〇〇一至〇一〇

  001、您是国内非常知名的教育家,我想知道在您这样一个有建树的教育家眼中,教育到底是什么,它的根本、宗旨、灵魂是什么?
  教育是个大问题,要说起来不容易,但总有一个了解的原则——教育是教人,就要从人性教起,即开发他的人性。
  万物都有本性,那人的本性是什么呢?当然只有开发出来你才知道,但是我们总是要让一个人能够在天地之中不要辜负他的生命,所以我称教育是一种「赞天地之化育」的工作。「赞」就是协助,协助天地的工作。
  天地生人,跟生草木、生一只猫一只狗,不很一样的。因为草木以及其他动物,大概都是听天由命的,但天生人,却留给人类很大空间去自我调整、自我开发、自我改善。父母和师长就是负责下一代的调整、开发、改善的工作。有了父母和师长的教育,人才能成长得更加完美,所以教育就是开发人性的工作,就是赞天地之化育的工作,让他更加充实、饱满、光辉的工作,我们尽其可能,希望他们走向完美。至于什么是完美,只有在过程当中尽其本份,所以不是要求已经讲出来的完美,而是随时把握到人性,随时想尽办法,尽可能来开发。
  而要良好的开发,就要对人性有良好的了解,以及正确教育的方法,所以教育就是开发人性培养人才的大工程,这是我对教育的了解。
  002、您做教育这么多年,您的生命是完美的吗?
  纵使是圣人,也不敢说他的生命是完美的,他也是尽其心力走向完美。
  我们当然不能说自己是完美的,我们只能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会更加完美,只能这样希望,不能够自以为是,所以这个问题……这个问题问得比较笨,你也知道,哪有人会说自己完美的?
  003、那我重新问。您从事教育这么多年,也进行了许多鑽研,如果有些人就想知道,您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完美?这样问可以吗?
  呵,也不太好。我研究教育了解教育,那是在我能够自我教育以后,因为一个人在他比较幼稚的时候,心灵没有成熟的时候,需要别人给他教育,等到心志渐渐成熟,他就可以自我教育。刚刚说教育是开发人性,使人生走向完美,应该自我要求渐渐走向完美,到底是否完美,并没有一个标准可以评判,所以到最后也只是自己反省、自己改善、自己知道,所以我不能说自己是个完美的人,或者在某一方面完美,因为明天会更好。
  004、那换一种说法,您从中找到什么样的快乐?
  这倒是可以说的。
  如果一个人有了善念,实现了,这是使人快乐的;一个人有了过,改了一个过,这是使人快乐的;你从有所不知进入到有所知,这是使人快乐的。所以孔子说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孔子所说的「学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,只要应该学的,就需要学。这个「学」落实了,在生命中成就了,会使生命更加开朗、充实、光辉,让生命回归到他自己,有一种幸福感在其中,孔子把这个感觉叫作「不亦说乎」的「说」,不是一般所说的快乐,而是从内心生起来的,对得起天地,对得起自己的那一种感受,那是很愉快的。
  假如我能够有所进步,我都是很愉快的,我能够看到世界上任何人有任何进步,我也会很愉快的。如果我有这种感觉,相信任何人也都应该一样,因为人性是相通的,自己的感受也是大家的感受。如果一种感受只是主观的,而非客观的,那么这种感受就不能够应用于众人身上,但是它是否可以应用,在相当程度上自己是可以知道的,也就是说,一种主观是否客观,自己是知道的。
  005、现在这个社会科技非常发达,人的思想也非常多元化,家长到底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,怎样才是完美的人才?这个教育的根本方向是什么?
  不管科学发达不发达,不管世界多元化不多元化,这都是在表面上说。其实教育只是要让他有一个开放的心灵,有一个求知的精神;有了这种求知的精神,那么在任何知识程度的时代里面,他都会努力求知,不管那个时代有多少种类的学问,他都会希望去了解去学习。
所以教育最主要的工作是培养一种学习的心态。我们在目前这个时代和别的时代通通是一样的,不一定只有这个时代才要有完美的人才,任何时代都需要完美的人才。但无论何时,我们都不应该用一种特定的「完美」做标准,而是要让一个人能够自我期待、自我勉励、走向完美。
  在一个知识发达的时代,什么叫作人才?就是他知识丰富。在多元化的时代,什么叫作人才?就是要有多元的心灵和能力。这也是刚才说的「学而时习之」的精神,有这种精神,他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「现代化」的人,再过一千年,也有那个时代的「现代化」。
  所以,随时都要开放自己的心灵,随时都要「日知其所无,月无忘其所能」。这样好像没有一个标准,不过我们现在所谈的是一个教育本质的问题,如果我们能把握教育的本质,教出一个尽情开展人性的人,他必能有「纯亦不已」的心态,他必然能够自我尽量追求完美,这样的人已经对得起天地,对得起自己的人生,如果人人都能尽其所能达到完美,那么这个世界已经是天下太平了。
  006、现在的教育模式非常多,教育理论也花样繁多,您认为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在哪里?
  不是中国教育的出路,而是任何一个民族教育的出路。没有所谓中国自己特殊的教育,只要是人,我们的教育观念都应该是一样的。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,那么我们就来探讨现行中国教育是否合乎人性,合乎人性的地方我们保留下来,如果有不合乎人性的地方,我们就要改革。所谓教育改革,其实是有把柄可循的,是有根可以找的。那么教育改革成功了吗?整个世界二三十年来都在做教育改革,中国这十多年来也跟着做教育改革,据我所知,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说他的教育改革成功了,我们中国是否可以说自己改革成功了呢?我看也未必。追求其原因,难道教育是那么困难吗?有了改革教育的心,而努力的几十年,却没有达到改革的成果,为什么呢?其实并非教育本身是困难的,而是我们没有把握到教育的本质,就是没有把握到人性,没有从人性的根本上去解决问题。如果能够按照人性来设计教育,我认为教育是非常简单的,要培养人才是非常轻松的事情,现在最重要的关键,是不管教育还是其他学问,都要回归其「本」。
  007、我刚才之所以问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,是因为从三十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观点:中国教育是最难攻克的堡垒。相比起其他国家的教育,比如说日本,他有剑道茶道;美国,他生活中的教育都有文化或者应用的技能在里面。但是中国的学生好像只是一个做题的机器,那么中国教育和其他国家教育比起来,有什么差距?
  其实不仅是中国教育有问题,刚才所说的日本美国,乃至于世界上所有国家,也都有他们的隐忧。所以中国人也不必太过自责,虽然自责代表一种改进的决心,但是自责而妄自菲薄,而丧失了信心,也不好,因为这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。
  像刚才说的有的国家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,不像中国单纯为了应试,似乎比较好。中国的教育,给学生很难的功课,让他很辛苦地学习,也不管最后对人生有没有意义,这样当然是一种浪费。至于生活技能,要不要学?当然,任何有意义的东西都要学。现在问题是,它有多少意义,要用多少时间精力来学?这样看问题就对了。中国的教育,虽然注重考试,但考试范围内的知识,也都有一定意义,并不可全盘否定;只是它对人生的意义到底有多大,我们要考察出来,然后合情合理地安排学生去学习,就没有过错了。总之,最后还是那句话,教育要从人性出发。
  008、您个人的教育理想是什么?
  我的教育理想并不特别,几乎人人都应该这样想,也是人人都想得到的: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,该教什么就教什么,该在什么时候教就在什么时候教。所以我认为教育有三大原则,所谓原则,「原」就是根源,「则」就是规律,最基本的规律叫作原则。教育有三个最基本的规律,你按照这个基本的规律而行,不见得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功效,因为教育是教人,而不是教机器,所以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成就,但是如果不按照规则而行,甚至违反了最基本的规则,那么只有一个结果,就是失败。所以,教育一定要按照规则,当然所有事情都要按照规则,教育更要按照规则,因为教育是一个长期酝酿的工程。有些事情的成效很容易看到,让人很容易按照成效来修正做法,来反省他的规则,但是教育的成效是在几十年之后,甚至几百年之后,所谓教育是百年大计,所以对规则的把握更应该谨慎,但是因为他是如此长远的工程,所以对于教育规则的把握往往被人忽略。恐怕不止八十年,自从有人类以来,很少有人把握到教育规则的,只是近八十年来尤其严重而已。
  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,我认为第一,教育的时机要把握;第二,教育的内容要把握;第三,教育的方法要把握。这本来是人人都知道的,但是却忽略了,你一忽略,教育就或许费力很多,收获很少,或者是败坏人性,用孟子的话说,不仅是缘木求鱼,而且还有后灾。
  所谓教育的时机要把握,就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要完成哪些必要的教育,是有相当固定性的,这叫「教育的关键期」,错过关键期,将一生后悔。如果后悔了能立即改善,还没有关系。但如果后悔而来不及呢?那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。所以教育的时机是教育的第一大关键。现在全世界,包括中国的教育体制,几乎不重视教育的时机,而且教育改革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最重要的一块。所以,我从刚一开始,就不客气地说,这种教育改革一定是失败的,因为连这么重要的原则都没有把握,他怎么可能成功呢?
  至于教育的内容,也是越恰当越好,该教他深度内容的时候就教深度的内容,该教他浅度内容的时候就教他浅度内容。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,就是记忆力和理解力,这两大能力和两大时机相配合;十三岁之前,理解力是比较弱的,但记忆力却是比较强的,十三岁之后,相反。我们可以方便地说,十三岁之前是吸收的、醖酿的年龄,十三岁之后是理解的、表现的年龄。该吸收的时候要多给他吸收,该理解的时候才引导他理解,这不是很顺理成章吗?
  面对强大的吸收能力,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,到底给他吸收什么,才对人生有重大意义?当然是吸收一些重要的、有深度的教材。所以孩子越小的时候,要教越深的教材,这样,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时机就相配合了。对照我们当前的体制教育,就是从西方学来的教育理论,我们特别注重人类的理解的能力,忽视了人类也有吸收的能力;而因为人类的理解能力是慢慢成熟的,于是我们给孩子的教材,都是按部就班的从浅到深、由易到难,于是孩子生命中就没有高度价值的内涵,也就丧失了一生醖酿的机会。现在体制教育下出来的国民,最重大的缺陷,就是生命没有深度,没有内涵,也就是大家所诟病的「素质低落」。
  至于教学的方法,有很多人会问,这么小的孩子,理解力又不好,一下给他很深的教材,怎么教呢?其实教学的方法就是,该怎么教就怎么教,用最自然的、合乎人性的方法:他能够吸收就给他吸收,他不能了解就不必要求他了解。什么叫吸收,就是让他多接触、多输入。其实就是多背诵,作为一生的储藏,先给他一座宝藏,将来任凭他去开发一生。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没有给他一生才华智慧的基础,所以长大后智慧短浅,才华有限。
  009、但是有些家长一定要看到这个结果,认为您只是一家之言。
  当然我是一家之言,但不是普通的一家之言。什么是普通的一家之言?就是有很多种学说,他只是其中的一家。既然能够成为家,可见也有相当的真理性,所谓真理就是从人性出发的学问。不过,有的偏向于人性的这一边,有的偏向人性的那一边、有的在低层次说话,有的在高层次说话;所以,就有各家的说法,那就是一家之言。但是如果有一种学问,是考虑了人性的全面,从人性的核心发出来,他也可以说是一家,但这个「一」是整体的「一」,那是涵盖所有其他各家,不跟各家冲突,而居于各家之上,笼罩各家的。我认为我是第二种一家之言。
  010、就这八十年的教育来讲,有什么现象能够支撑您的一家之言?
  我们中国近八十年的教育,大体都学西方,尤其是学美国。美国的教育是根据他们教育学者的学说而来,那就是典型的一家之言,哪一家呢?知识、科技。
  你说知识科技不重要吗?当然重要。知识科技也是人性应当开发的学问,但是,人生只有知识和科技吗?这样一问,就知道,噢,原来他们是偏了一边的一家之言,而中国近百年来走的就是这一家。我们如果问,难道这不对吗?不能说不对,但我们可以说它「不够」。问对不对,是第一层次的智慧,一般人都很快会问。而问够不够,才是高一层次的智慧,这就很少人知道。要问够不够之前首先要知道它对不对,但只知道对不对就不一定知道够不够。我们对美国式的教育,也就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流,最重要的是要能问它「够不够」。  够不够,就是整体的看法。我的教育理论,就是以高度笼罩低度,以核心拓展外围的全面性思考,所以这是「融贯古今」「会通中西」的「一家之言」。
  我常说我要讲的理论,不是我一个人的理论,是讲一切人的理论;我的主张,不是我个人的主张,是每个人共同的主张。如果不是这样,我们就不可以到处去跟人家宣导这样的理论,因为这有可能是一偏之见,如果一些不会思考的人,他被你引导到一偏的路上去,那是害人的。我不敢害人,所以我都说应该怎么说就怎么说,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;每一个人每一步都问自己是不是这样想,假如这样想,你就应该怎么样做。是你照自己想的做,不是照我的去做。
  我不是专家,因为专家是专门在某一个问题上鑽牛角尖的人,专家是对很小的事情知道很多的人,我不是这种人,我也不希望成为这种人。我希望我是通家,通家通达各种专家,知道各种专家的优点和缺点,利用各种有点,改善各种缺点。你如愿意这样做,便是一个好学者,一个君子。你如果能够时刻如此清明,就是圣贤之人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